发布时间: 2022-09-24 14:21:27
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内,20岁的藏族女孩刘迪面色蜡黄,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。医生拿着她的CT报告,严肃地对刘迪的父母说道:
“刘迪的肝包虫病已经到了晚期,必须立即手术。”
刘迪
刘迪的父亲强忍着泪水,用力捶打着自己。她的母亲直接瘫坐在地,泪如雨下,悔不当初。
刘迪的肝脏大部分都已经被包虫侵占了,情况十分危险。
到底什么是肝包虫病,刘迪又是为何发展到今天如此严重的程度?之前为什么没有早早发现呢?
一、拖出来的重病
一天,上高二的刘迪正在挑灯夜读,突然,一阵腹痛向她袭来,额头上还不断渗出豆大的汗珠。紧接着,腹痛感越来越强,她趴在桌子上,发出阵阵痛苦的呻顶点3000怎么样吟声。
腹痛
刘迪的母亲闻讯赶来,此时,刘迪的疼痛状况已经有所好转。她赶紧安抚母亲,说自己可能是晚上没吃饿了,肚子有些疼。
刘迪母亲看着面黄肌瘦的女儿,心疼不已:
“学习归学习,身体要紧,你看看你,不按时吃饭,脸色都发黄了......”
说着,就往厨房的方向走去。不一会儿,刘迪一碗面条下肚,基本没啥感觉了。
此后,刘迪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,往往一会就好了,也没多在意,认为就是废寝忘食读书所致的。
可刘迪的父母却非常担心,便强行将刘迪带到了拉萨市人民医院。经过一系列的检查,医生诊断她患了肝包虫病,也就是俗话说得“虫癌”。
肝包虫病影像
医生郑重地将情况告知了刘迪以及她的父母,并且建议尽快手术治疗,
可一旁的刘迪却直摇头,表示自己不愿意手术。
刘迪的父母则一个劲劝说女儿有病就要治疗,并表示自己会一直陪在她的身边。
没有想到刘迪不是害怕手术,而是担心自己的学习。她眉头紧蹙,哀求道:
“我现在高二下学期了,马上就要上高三了,手术很耽误时间,到时候考不好,影响一辈子,等高考完再动手术吧。”
刘迪的理由说服了父母,所以她们也只能无奈同意女儿的要求,从医生那开了一些药,进行保守治疗,医生也再三提醒他们:
“一定要尽快手术,否则拖下去会很严重。”
服药后,刘迪的病情得到了抑制。她也凭借自身的努力,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。
大学
由于服药症状明显好很多,刘迪和父母认为可能好了,便没再想手术的事。加上一家人沉浸在中榜的喜悦中,很快就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。
上大学后,刘迪作息正常,饮食规律,加上服药,基本没有出现过腹痛的情况。既然没疼,刘迪也就很自然地停药了。她不知道,正是自己的疏忽,差点要了她的命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迪不仅脸色暗黄,连眼球都开始发黄。
直到有一天,刘迪倒在了宿舍,被室友紧急送往医院,她才知道,病情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,无法再拖下去了。
顶点3000 药效时间拉萨市人民医院
刘迪父母赶忙来到医院,请求医生尽快给自己的女儿进行手术。然而,医生接下来的话,却让他们傻了眼,医生严肃地说:
“你们怎么现在才来,她这病情现在随时危及生命。”
听到医生的话,刘迪的父母有如五雷轰顶。他们没有想到,女儿的病情已经这么严重了。他们拉着医生,哭着恳求医生救自己女儿一命,然而医生却摇了摇头说:
“她的肝包虫已经很大了,我们这边的条件已经无法治疗了,必须去北京的大医院才行。”
刘迪的父母顾不得伤心,带着刘迪来到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。长庚医院的王学栋医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:
“包虫太大,把胆管给压住了,胆汁下不去,眼睛就黄了。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治疗,但是这个包虫应该在她小时候就有了。”
王学栋医生
听到这样的结果,刘迪的父母觉得很难过,认为是刘迪小时候自己对她关注不够,所以才导致她病情现在这么严重。
但王学栋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刘迪的CT报告,认为情况并不是这样:
“这个病在发病初期,患者是没有明显症状的,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,会出现上腹部胀痛感,或者压迫附近器官造成的轻微疼痛,而它的临床潜伏期更是长达30年。”
因为很少有人听过这种病,所以就更加难以早期发现了。然而这种病的严重性也确实存在,它真真切切危及着患者的生命。
那么这么一种严重却又少人知道的疾病到底是什么呢?
二、少有人知的“虫癌”
肝包虫病,又名肝棘球蚴病。顾名思义,棘球蚴(棘球绦虫的幼虫)寄生于人体肝脏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。多分布于畜牧业发达地区。
主要由家犬误食棘球蚴而感染,排出的虫卵污染了水源、牧场等。人类与病犬接触或是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被感染。
肝包虫病的形成
长庚医院的院长,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。他从1996年开始研究肝切除的复杂问题的临床应用,并于2009年成功将体外肝切除术应用于晚期的肝包虫病。这个病,他给出了更加清晰的解释:
“这种泡型包虫病又称虫癌,他可以广泛地侵犯肝脏和肝脏里边的血管胆管,大部分得这种病的人基本属于不治之症。”
董家鸿院长
如今刘迪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,包虫已经把她的肝脏当成了巢穴,在里面肆意的生长繁殖,随时有可能导致她休克或者死亡。
董家鸿院长当即成立了实达bp3000调整顶点一支专门的治疗团队,多次开会分析刘迪目前的病情。可是,详细的检查后,才发现刘迪的情况远比预估的还要严重。
肝包虫已经侵蚀了刘迪65%的肝脏,导致肝脏出现了巨大的肿块,已经侵蚀了右肾和肾静脉,并且开始影响胸腔和右下肺。
刘迪的肝包虫病不仅严重而且侵蚀范围广,常规的治疗已经不可取,这也给手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经过治疗团队的多次研究后,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——体外肝切除,外加自体肝脏和血管移植,以此来根治多脏器包虫病。
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然而当打开刘迪的腹腔之后,即使是见多识广的专家们,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。
手术中
正常人的肝脏一般为2到3斤重,但是刘迪的肝脏却超过了两倍重,这多出来的不是别的,正是包虫。也就是说,刘迪的体内,足足有2斤包虫。
手术开始,治疗团队的医生先将刘迪的肝脏进行了切除,接下来就是剥离包虫。手动剥离并不是一件易事,因为医生们需要带上特质的眼镜,剥离过程中还需要非常小心。
单是剥离,就花了四个多小时,接下来就是重构了。
经过漫长的14个小时,医生们成功地完成了刘迪的手术。
术后,刘迪恢复得很好,很快就可以出院了,但她一直没有忘记救她的医生们。
她在父母的陪同下,带着洁白的哈达以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,向董院长以及他的团队致谢。
刘迪的顶点3000是什么药父亲向董家鸿医生献上哈达
看到康复的刘迪,董院长也很高兴,作为一名医生,能够看到自己的病人健健康康的,比什么荣誉都值得高兴。
三、医者仁心
为了治疗更多的肝包虫病人,防止刘迪的悲剧再次发生,董家鸿院士先后五次来到果洛。
董家鸿来到这里,不光为了宣传肝包虫病的防治知识,还手把手教当地的医生,希望让当地老百姓可以更加方便地得到治疗。
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,海拔高达4200米,交通不便,自然条件较恶劣,人民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差。
患者
有时候生病了也不太在意,而是慢慢撑到身体确实扛不住了,才会去医院治疗,但很多时候,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了。
早在1995年,果洛州就出现了泡型包虫病的高发期,每8个人几乎就有一个患病的,而且这些病患发现时已经感染很长时间了,病情都比较严重了。
相较于突然爆发的病人数量,当地的医疗设施却明显不够,医疗人员这方面的经验也有限,所以很难应对这样的局面。
2016年,董家鸿院士深入青海开展包虫病的治疗,他和义诊的医生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,他们穿着传统服饰围在周围,纷纷掏出准备好的病例。
董家鸿医生问诊
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诊断和治疗,他们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,看了400多份病例,排满了51台手术。
对于这些医生来说,除了复杂的病情带来的挑战外,高原反应的不适,和连续手术的劳累都是巨大的困难。
然而当看到这些病人期待的眼神,他们还是坚持了下去,在手术的最后一天,他们还见到了一个年龄特别小的患者,小拉吾。
拉吾只有七岁大,是个孤儿,父母在她七岁大的时候失去了生命,幸好她还有爷爷奶奶。
然而爷爷奶奶却觉得做手术太危险,他们也确实见过,上了手术台就没有回来的例子,所以就更不敢让拉吾去做手术了。
然而长顶点3000什么意思啊期的拖延,导致拉吾的病情也越来越重,而且在爷爷的影响下,对于医生的诊治,她也不太配合。
董家鸿医生给小拉吾看诊
知道原因的董家鸿院士,主动跟拉吾的爷爷沟通治疗方案,给他讲解拖延的危害,又鼓励小拉吾说:
“不要害怕,你进手术室,睡一觉醒了,身体就好了,病也没有了。”
在董家鸿的鼓励下,小拉吾勇敢地进行了手术,而打开腹部的瞬间,董家鸿也被她的病情惊到了,因为在她的小肝脏上,已经有七个病变了。
当小拉吾在手术室治疗时,拉吾的爷爷在外面一直给她祈祷,就连晚饭都没有心情吃,直到手术结束,董家鸿院士亲口对他说:
“手术很成功,放心吧。”
拉吾的爷爷激动地闪着泪花,他捧着董家鸿院士的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,以藏族人最真诚的礼仪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。
小拉吾的爷爷感谢董家鸿医生
在临走之前,董家鸿院士还给藏族同胞讲了几点防治包虫病的注意事项:
作为医生,见到特别的病例,当然会有学术上的兴奋。但是看到病人的难受样子,又会生出同情。只有保持着学术上的好胜心,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,才能成为一个仁心仁术的好医生。
也提醒大家,有任何不适,一定去正规医院及时就医。